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石壁寺山房即事

沈与求 沈与求〔宋代〕

望断南冈远水通,客樯来往酒旗风。
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霞一抹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举目远眺,南冈尽头,河水悠悠。客船来往穿梭,和风中酒旗招展。
隐隐约约的画桥,藏在依依的杨柳中;多情的夕阳,又给它涂上一抹桔红。

注释
山房:僧舍。
客樯:这里指客船。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人在某一天的傍晚,登上位于浙江的石壁寺,游历山寺后,于僧舍前立足远眺,落霞染红山林天际,无限风光扑面而来,诗人怀着激动与高兴,题写了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缪钺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6,第880-881页
2、 徐昌才编,宋诗赏析 宋朝那些诗生活,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08,第168-169页

赏析

  画是空间的艺术,适宜观赏,诗是时间的艺术,适宜想象,诗画相通,水乳交融,诉诸文字,则必为佳构,可以立体多维地展示意境,营造氛围,可以生动含蓄地抒发情思,表现旨趣。《石壁寺山房即事》就是一首典型的寓画于诗,诗画交融的作品。题曰“石壁寺山房即事”,其实不写山寺僧舍,不写僧人情致,只写诗人游历山寺,立足远眺,诗人激动,诗人高兴,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宏阔辽远的黄昏美景图画,引人入胜,惹人遐思。

  山寺是一个立足点,可以居高临下,游目远方;山寺是一个高度,可以开阔心胸,澎湃激情。诗人站立山寺,极目远眺,南冈尽头,河水悠悠。江中,客船往来,川流不息;两岸,酒家点缀,酒旗飞舞。流水远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石壁寺山房即事》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勾画山水概貌;次句写行舟来往于酒旗摇曳的和风之中;三句说垂柳扶疏,画桥隐约可见;末句说夕阳西下,落霞满天,水光桥影相映生辉。全诗形象鲜明,意境优美,宛如一幅南宗山水画,朦朦胧胧,具烟水迷离之致,读后令人难忘。

沈与求

沈与求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318篇诗文  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雨

杨万里 杨万里〔宋代〕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刘克庄 刘克庄〔宋代〕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许道宁画

陈与义 陈与义〔宋代〕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